 線上報名
線上報名
|     時 間 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活   動   內   容 | |
| 13:30~15:20 子題一:河洛文化與台灣文化 (第一場) 地點:318教室(教學大樓1樓) | 主持人 | 楊海中(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紀委書記、副研究員、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) | 
| 發表人 | 題目 | |
| 河南大學黃河文研究中心 教授 李玉潔 | 中原王朝對臺灣的開發與治理 | |
|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安國樓 | 清代三種《台灣府志》風俗記述之比較 | |
| 宜蘭縣河南同鄉會理事長 高雙印 | 台灣宜蘭與河洛文化 | |
| 普林頓大學教授 楊泰鵬 | 臺灣人就是河洛人,臺灣話就是河洛話 | |
| 美國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 彭聖師 | 河洛文化與台灣文化 | |
| 15:20~15:40 | 茶敘休息 | |
| 15:40~17:30 子題一:河洛文化與台灣文化 (第二場) 地點:318教室(教學大樓1樓) | 主持人 | 未定 | 
| 發表人 | 題目 | |
|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任崇嶽 | 臺北首任知府陳星聚與臺灣 | |
|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《湖北社會科學》主編 黃勇 | 淺論臺灣文化以河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| |
| 寧夏文物局原副局長周興華 | 黃河流域岩畫與臺灣萬山岩畫初探 | |
| 國立台東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盛勝芳 | 河洛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—台灣民謠在教學上的應用與教育價值 | |
|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研究生吳信漢 | 從哈布瓦赫集體記憶理論探討大甲鎮瀾宮的形塑 | |
|     時 間 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活   動   內   容 | |
| 13:30~15:20 子題二: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(第一場) 地點:325教室(教學大樓2樓) | 主持人 | 溫憲元(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、研究員) | 
| 發表人 | 題目 | |
| 福建三明學院教授 廖開順 | 石壁客家祖地與臺灣客家淵源 | |
| 廣東省行政學院研究員 許桂靈 |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的風格 | |
|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王遠嘉 |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的差異─以節慶為例 | |
|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煥雲 |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傳承關係之研究 | |
| 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委員 劉昭民 | 從台灣客家族的祖堂和族譜追溯古代的河洛文化 | |
| 15:20~15:40 | 茶敘休息 | |
| 15:40~17:30 子題二: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(第二場) 地點:325教室(教學大樓2樓) | 主持人 | 未定 | 
| 發表人 | 題目 | |
|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司徒尚紀 |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的形成 | |
| 福建省三明市地方誌編委會副編審 呂清玉 | 中原文化是閩粵台客家文化搖籃 | |
| 江西省僑聯秘書長 陳世春 | 傳承客家民俗 弘揚華夏文化 | |
|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邱榮舉、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黃玫瑄 | 論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 | |
|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 黃彥菁 | 從童謠來看客家與河洛文化 | |
|      時 間 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活   動   內   容 | ||
| 13:30~15:20 子題三:河洛文化與海外華人文化 地點:群英堂(經國堂2樓) | 主持人 | 未定 | |
| 發表人 | 題目 |  | |
|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陳 昊 | 臺灣與新加坡城隍信仰之比較研 ——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考察 |  | |
| 臺灣師範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副教授 邱炫煜 | 河洛人的入閩“遷臺”或“過番” ——以臺南七股「龍田邱氏祠堂」與檳城「龍山堂邱公司」為例 |  | |
| 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院院長 陳偉之 | 河洛文化與菲、台衛星電視交流 |  | |
| 日本中華學會會長 陳福坡 | 河洛文化與日本書道 |  | |
| 雪隆李氏宗親會會長 李雄之 | 馬來西亞血緣性組織的大整合 ——以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為例 |  | |
| 15:20~15:40 | 茶敘休息 | ||
| 15:40~17:30 子題六:河洛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 地點:群英堂(經國堂2樓) | 主持人 | 衛紹生(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) | |
| 發表人 | 題目 |  | |
| 江西省僑聯 王猶建先生 | 贛南客家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研究 |  | |
|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 衛紹生 | 文化創意視野下的河洛文化 ——以河圖洛書為例 |  | |
|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副教授 林伯賢、明道大學時尚造形學系副教授 葉茉俐 | 傳統文化再現風華 ——河洛文化在創意商品設計之運用 |  | |
| 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生 徐啟賢、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林榮泰 | 漢字文化創意產業應用探討 |  | |
| 工程師 史先澍 | 今為古用:三維地理資訊系統展示大唐西域記內容的示範 |  | |
|     時 間 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活     動     內    容 | ||
| 13:30~15:20 子題四:河洛文化與宗族姓氏傳承(第一場) 地點:328教室(教學大樓2樓) | 主持人 | 丁同民(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、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) | |
| 發表人 | 題目 |  | |
| 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方 衍 | 臺灣女真人後嗣之姓氏 |  | |
| 河南省許昌學院教授 馬保記 | 姓氏起源的文化意義 |  | |
| 濟川文化研究會會長 潘樹仁 | 河洛一脈孝親祖 |  | |
| 台灣中華文聯會副會長 黃邦宿 | 河洛文化與台灣姓氏傳承例述四姓淵源、祖祠、名裔以明 |  | |
|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仲琪 | 世界各地華人電子族譜網絡平臺發展現況與願景探討 |  | |
| 15:20~15:40 | 茶敘休息 | ||
| 15:40~17:30 子題四:河洛文化與宗族姓氏傳承(第二場) 地點:328教室(教學大樓2樓) | 主持人 | 未定 | |
| 發表人 | 題目 |  | |
| 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、副研究員 陳建魁 | 歷史上中原士民的南遷與當代閩台姓氏人口特點的形成 |  | |
| 信陽師範學院教授金榮權 | 論蔡國歷史與蔡姓的南遷 |  | |
| 中華謝氏文化研究會副理事
       網站名稱:中華民國越南歸僑協會暨自由僑聲雜誌社  網址:http://voca-vfoc.ezsino.org 會址: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25號6樓;電話:02-2381-6374; 傳真:02-2382-0089;E-mail:voca2589@yahoo.com.tw 例如:美加地區傳真至本刊:011-886-2-23820089;郵政劃撥帳號:0502099-5 自由僑聲雜誌社 台北郵政信箱 8-384 (P.O.BOX 8-384 TAIPEI,TAIWAN,R.O.C. )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,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,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。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©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 Tel: +886-2-26648299  E-mail:ez.change@msa.hinet.net | |||